瘫痪是老年人常发生的一种急症。发病时,往往瘫痪老人的侧肢体或分别为双上肢、双下肢活动不灵。以一侧肢体的瘫痪较为常见,常伴有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有些瘫痪病人是因严重的疾病所致,有些则为功能性低下的表现。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
瘫痪老人一般多在早晨起床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血压反而较前降低,常为脑梗塞所致; 如果瘫痪老人突然发生偏瘫,血压比平时更高,又伴有昏迷,多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很可能为脑出血;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瘫痪老人,突然出现偏瘫时,则可能是脑动脉栓塞;如果是在头部外伤后出现瘫痪,应该怀疑颅内血肿的可能;腰部外伤后,出现双下肢瘫痪,应该想到脊柱骨折。
瘫痪老人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为了防止畸形,瘫痪老人的肢体应当用绷带、沙袋或枕头固定在“功能位”。肘部应成90°,腕部要放在旋前位。此外由于瘫痪老人易发生足下垂,千万别拿被子直接压在脚背上建议用支架把被子托起来,脚下再垫个枕头,使踝关节成90°。
瘫痪老人由于翻身不便,所以骨头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压易使皮肤发生坏死性溃疡,因而家属要帮助患者勤翻身。一般应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翻身后用酒精或滑石粉轻轻按摩骨头凸出部位,以利于血液流通;用气垫或泡沫塑料垫在骨凸部位,可减轻压力。另外,还要经常为瘫痪老人擦洗皮肤,在皱摺处、会阴区和臀部扑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洁、干燥。
瘫痪老人必须要进行专业、科学的护理,因为瘫痪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的伤害,同时对他们的意志也是一种摧残。有些子女担心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于是不让老人进行活动,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妥当。瘫痪老人护理应精心帮助其保持功能位并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瘫痪是指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由于老年朋友多患有中风、脑出血、高血压等疾病所以容易突发瘫痪。瘫痪老人可出现多种肢体异常姿势,并因此影响其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体检中将患者分别置于俯卧位、仰卧位、直立位、以及由仰卧牵拉成坐位时,即可发现瘫痪肢体的异常姿势和非正常体位。下肢股部明显内收,两膝紧紧靠拢,行走时呈剪刀或交叉步态;足部呈马蹄畸形,多以足尖着地,步态雀跃不稳,甚至步行困难。
瘫痪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老年人中风、脑出血、高血压等高发病瘫痪常见发病原因。瘫痪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按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两种。完全性瘫痪老人,肌力完全丧失,肢体处于完全不能随意运动的状态。不完全性瘫痪老人,肌力呈某种程度的减低,因此多少还有一些随意运动。
瘫痪老人大多在脑出血和脑梗死等病后出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卧床瘫痪老人定期翻身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身之后,要是老人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我们可以为老人做适当的按摩,帮助老人恢复血液的流通,舒缓肌肉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