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疾病,由于老年朋友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能会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出现异常因而易患病。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病因,多是由于雌激素缺乏通过影响钙、磷代谢有关的激素如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使 骨代谢活跃,促进骨的吸收。随年龄增长,该钙素分泌减少,甲状旁腺素增多,引起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指由骨单位体积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5%-50%,60 岁以上的女性每3 人中就有1 例。该病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当老年人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时,患者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患者往往会出现弯腰驼背、明显变矮的现象。专家表示,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但是单纯补钙并不能改善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老年人骨质疏松通常起病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其危害却让老年人叫苦不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甚至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危及生命,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老年人骨质疏松也被称为“无声杀手”,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因此人们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视并不象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能立即危及生命的疾病。殊不知,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老年人骨质疏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适当运动,使骨质疏松的发生减缓,或使骨质疏松程度得以减轻。此外运动同时可能增加日照时间,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提高预防效果。适合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打网球、跳舞、打太极拳等强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运动。
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导致长期顽固的慢性腰痛,影响着老人的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随着病情的加重老人会驼背越来越严重,很多人不能平卧、翻身,严重影响老人的心肺功能及胃肠消化功能而最终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应该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定期做骨密度测定,若发现骨质疏松及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及时正规治疗。
老年人骨质疏松危害诸多,所以应该注重其预防。建议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平时多吃一些高钙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特别是海鱼)、动物骨、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某些蔬菜等。其中牛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奶中的乳酸又能促进钙的吸收,是较好的天然钙源。同时应多晒太阳,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处于阳光下是解决维生素D不足的绝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