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由于直接操作和间接操作脊髓所致。截瘫患者情况很复杂,对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复的人,应积极加强功能训练,开展康复活动,以促进麻痹肌肉的恢复,防止关节、韧带和附近肌腱粘连,保持肢体关节正常活动。一般在胸椎10以下脊髓损伤的患者可以安装截瘫支具,以帮助患者独立行走。
截瘫支具是一种医疗器械,截瘫康复学中最有效和最终的康复手段。患者应用截瘫支具时需将髋膝关节锁紧,踝关节采用固定方式,依靠患者身体重心前倾及骨盆侧倾达到跨步,须使用双拐或助行器(较好)。目前主要采用 Walkabout 和 ARGO 两种。在截瘫支具的帮助下可以使患者利用截瘫平面以上部位以及手部的力量完成站立和重心的侧向移动,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丧失,大多由外伤引起,如运动创伤、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称为外伤性截瘫。此外脊髓炎症、肿瘤疾病或是其他病变也可能引发截瘫。截瘫支具使患者能够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达到行走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残存功能,从而使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心态、心理等诸多方面,增强了正视残疾、自立自强的信心,缩短了心理障碍时间。
截瘫支具是一种帮助患者获得社会活动空间,增强社会活动能力的医疗器械,它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恢复到常人的功能,而且能实现伤而不残,残而不废。患者在应用截瘫支具前,需要通过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和髂、腰、背肌残存肌力和控制能力等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达到使用截瘫支具的体质条件,同时也可通过动态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定脊柱稳定性。
截瘫支具是一种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支具,使截瘫患者回到用自己的脚走路的状态,并且象正常人一样接触社会,完成一些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劳动。胸4 以下面积(含胸 4 )全瘫、不全瘫患者;下肢大面积瘢痕、脊柱裂、转移性骨髓炎、肌源性、神经源性疾病造成的下腰部骨盆、下肢需要支撑的患者等,只要双侧上肢正常,无严重的关节畸形及精神障碍者均可使用。
截瘫支具是一种与标准长腿支具连接的辅助装置,用于帮助截瘫患者“重新行走”,有效降低了截瘫患者患褥疮的机率,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及心肺功能,同时也增强了肾、膀胱和肠的功能,避免尿路感染及尿结石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血栓症的机率,减少了由于肌肉拉伸而造成的痉挛状态,避免肌肉萎缩,(如皮包骨的形成),强化骨骼,保持身体外在美观形态。提高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其活动范围得到延伸并做更多的自理工作。
截瘫危害极大,应在早期积极进行抢救与正规治疗,并加强护理工作,争取脊椎骨折、脱臼达到复位和脊髓功能早期最大限度恢复,对于脊髓功能未得到恢复的患者,应加强其功能训练,可利用一些截瘫支具进行辅助训练,开展一系列的康复活动。截瘫支具是一种用于帮助截瘫患者进行行走训练的往复式步行器,它的特殊机械装置能使患者的髋关节在一侧屈曲状态下另一侧自动伸展,从而通过患者身体重心向两侧移动,引导患者前行,利用患者残余的一点能量加以发挥,实现自行行走的目的。
截瘫支具主要是指截瘫行走器,分为低位截瘫行走器和高位截瘫行走器。低位截瘫支具主要由内置髋关节铰链(钟摆)、改进的膝踝足矫形器组成,主要用于胸10椎体或胸10椎体以下完全性截瘫或部分高位不完全性截瘫患者。高位截瘫支具主要由胸腰托架、异步髋关节铰链、改进的膝踝足矫形器组成,主要用于胸4椎体或胸4椎体以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