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是指一种由于脊髓损伤,导致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病症,对患者和家庭而言都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临床类型分为脊髓受压型、脊髓休克型、脊髓本身损伤。脊髓伤后在损伤节段以下继发的完全弛缓瘫痪,伴有各种反射、感觉、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临床现象。对于该类截瘫患者的护理要非常注意,比如如果患者无法感觉冷暖,相应的可造成冻烫伤;而括约肌的障碍就是大小便失禁的主因。
截瘫患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肢体瘫痪,会导致生活行动变得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病情程度主要是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Ⅰ 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阴力;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Ⅴ级:正常肌力。一般来说,肌力越高肢体瘫痪越轻,肌力越低肢体瘫痪越重。
截瘫患者因长期卧床,所以可产生多种并发症,在工作中如护理不当,随时危及生命。根据截瘫患者临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做好床头交接班和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工作,缩短卧床时间,从而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截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一定的床上运动,如翻翻身之类的,这不仅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还能预防褥疮,可谓是一举两得。
截瘫是指脊髓受损所致的瘫痪疾病,截瘫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来遏制病情的发展,尽快恢复健康。截瘫患者的康复锻炼主要以保持关节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为基本内容,例如经常变换体位、穿戴夹板、被动运动和牵引活动等。在下地活动之前,应在床上做体操(上肢主动性活动、下肢被动性活动)、床上坐起练习以及做“截瘫操”。
截瘫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疾病,终身残疾是截瘫给我们最严重的后果。截瘫患者皮肤感觉丧失,四肢功能丧失行动不便,所以平时不但要防止烫伤、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还要预防自伤、自杀等发生。在无人护理时,各种用具要方便患者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患者自己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自觉调节心理情绪。
截瘫是一种很常见的严重疾病,截瘫患者由于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变差,因此极易发生褥疮。所以定时为截瘫患者翻身及皮肤按摩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属可以鼓励截瘫患者自己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练习自己搬动下肢翻身、床上坐起及用双手撑起躯干,抬起臀部,减少局部受压。
截瘫患者因为肛门括约肌不协调,加上长期卧床等因素的影响,肠蠕动较为缓慢,常常引发便秘。所以截瘫患者护理要从日常饮食上进行调节,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肛门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此外,截瘫患者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所以经常会发生腹泻,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
截瘫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心理变化表现多为抑郁、愤怒、内疚;对致残事故,对个人生活、婚姻、工作、前途等会有许多考虑。对于该情况,护理人员要针对截瘫患者的情况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前途树立信心。护士还应该与病人家庭、工作单位联系,争取多方配合,以调动病人在各项治疗护理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坚强的毅力来配合各项康复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