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是字面上看是一种“瘤”,或者肿瘤,涉及“骨髓”,或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这种细胞是浆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即产生我们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恶性的或癌化的浆细胞称为骨髓瘤细胞。骨髓瘤之所以称为是“多发的”,这是因为肿瘤侵袭的骨头往往形成多发性病变。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骨髓瘤”。
骨髓瘤是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κ或γ轻链)过度增生。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提示,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可能与MM的发病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超过白血病,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该病起源于骨髓中生成的浆细胞,多发于50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在骨髓瘤发展过程中,肾功能不全并不是单独症状,多数患者还会出现骨痛、骨折、贫血、感染、免疫力低下、高钙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肿瘤,骨髓瘤评级Ⅰ期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2个月并还在逐渐提高;Ⅱ期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4个月;Ⅲ期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所以多学科联合诊疗方式的建立及时的为骨髓瘤患者诊断及标准化的治疗对患者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异常增殖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骼及软组织,合成并分泌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轻链)是本病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在一个家庭中可同时患浆细胞病。但一般认为众多染色体异常系继发性而非原发性改变。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通常骨髓瘤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是多发性骨髓瘤,而且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如何在发病的早期及时就医和治疗等,这样的确能够大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的。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血液病,是由于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症及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造血系统肿瘤的10%,好发于中老年人,由于其常以骨痛、骨质疏松、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为首要的临床表现,很容易被当成老年病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较好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