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针刺实验具体做法,消毒皮肤,用无菌皮内针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然后退出,48小时后观察针头刺入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红丘疹伴有白疱疹,则视为阳性结果。
白塞氏病针刺实验是检查白塞氏病的特异性试验,其做法为: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者脓疱疹样改变为阴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约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白塞氏病诊断主要依据是,常发病部位及其损害特点和经过等,如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部的急性或慢性发病;这些部位损害的某些特点;损害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慢性过程等。 HLA-B51阳性、针刺反应阳性对本病极有帮助。发现有红晕的结节性红斑样损害和毛囊炎样损害,高度提示本病。
白塞氏病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组织系统损害疾病。皮肤针刺反应是白塞氏病的一个特殊体征,在静脉采血或肌肉注射后24~48小时内,其针刺点出现红色丘疹、硬结,有时呈针尖样大小之无菌性小白脓疤疹,可在一周左右自行消失。常被误认为注射引起的皮肤细菌性感染。
白塞氏病的原因不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作出白塞氏病的诊断。白塞氏病的诊断包括很多方面:眼科检查、针刺试验等。白塞氏病针刺实验可以观察到:若24或48小时后出现脓疮或毛囊炎,周围有一红圈环绕(红晕),则为阳性。
白塞病(Behcet’s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针刺反应是常见的白塞氏病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如下:消毒皮肤,用无菌皮内针头在前臂屈面的中部刺入皮内,然后退出,48小时后观察针头刺人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红丘疹伴有白疱疹,则视为阳性结果。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的检查或肌内注射治疗时,也可出现针刺阳性反应,静脉穿刺的阳性率高于皮内穿刺。
白塞氏病的症状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早期的患者多需要结合一些实验室检查来做**的判定。针刺试验是用20号针头在无菌条件下倾斜刺入皮肤、生理盐水皮内注射或静脉穿刺都可以在受刺激部位出现毛囊炎样皮损或脓疱,四周有红晕,24~48小时内最明显,针刺反应阳性率为40%~70%,有白塞氏病诊断意义。
白塞氏病发作比较缓慢,所以要尽早去医院诊断。白塞氏病针刺反映实验,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消失后局部出现直径大于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此实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