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其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贝赫切特综合征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白塞氏病又被称为狐惑病,英文名称是Behctet。白塞(Behctet)病是一原因不明的以四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发展和损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为常发病部位,病情一般较轻;心和大血管、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等为少发病部位,病情一般较重。临床表现多样,其预后与受累脏器有关。
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白塞氏病可在男性阴囊、阴茎,女性的大小阴唇、阴道等处出现疼痛性溃疡,往往有人误认为是性病。白塞氏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微生物感染、遗传素质及环境因素有关,亦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并非由性病接触感染所致,因此,它不是性病。
白塞氏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症,相似于《金匮要略》所述之“狐惑病”症状。临床多见虚中夹实,阴阳不济,咎由湿热邪毒蕴结心肝脾经络,上熏下迫所至。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心脾积热上蒸,即现口唇舌溃痛;肝开窍于目,肝经湿热循经上越,则双目红赤;肝脾两经湿热下迫,则阴部红肿溃疡,乃因阴部是肝经循行之部位。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眼、生殖器为主要病变的独立性综合病征,亦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有时还常累及关节、大血管、肺、肾、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造成很多器官同时受损。由于本病反复发作且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各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其病因迄今未明,且现代西医学尚无理想控制病情的药物。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葡萄膜炎、生殖器溃疡三联征,以及关节炎、多发性血管阻塞、皮肤、消化道、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发病年龄以25~35岁青年多见,急性发病除口腔、生殖器、眼及皮肤损害外,常伴有全身症状,发热、关节痛、乏力、头痛等,慢性发病者,则反复发生上述症状。
白塞氏病又称为“白塞氏病综合症”或简称为“白塞病”。白塞氏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改变的,反复发作的,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生殖器溃疡和眼部发生红肿疼痛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可涉及到皮肤、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5--35岁属于高发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男性患者眼部、神经系统及血管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白塞氏病发病缓慢,常累及内脏器官,病情较重,治疗周期长,效果也比较差。
白塞氏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是血管炎的一种。该病可累及全身血管,侵害到口腔、关节、眼睛、肠胃和神经等多个器官。起初症状不太明显,如口腔溃疡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累及到眼睛、关节的时候又以为是单纯的眼部发炎和关节疼痛,容易造成误诊。很多患者误到口腔科、眼科、消化科等求诊多年无果,后来到风湿科确诊为白塞病时身体已经遭受了重创。该病虽较为罕见,但容易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病变,严重的会致人完全失明、脑萎缩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