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能引起牙周组织破坏,以至牙齿脱落。牙菌斑的积聚是引起牙周病的始动因素,它受到全身防卫机制的调控和其他局部因素的影响,当细菌毒力增强或宿主抵抗力降低时,导致牙周病变进展。细菌入侵和宿主防卫机能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牙周就处于健康状态。
体内、外因素均可影响此平衡动态。外源性因素(局部性促进因子),如口腔卫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创伤性牙合、医源性因素、接触点不良、吸烟等,内源性因素(全身促进因子),如内分泌功能不良、代谢紊乱、免疫缺陷、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使宿主抵抗力减弱,导致牙周组织对细菌损害易感,从而容易发生牙周病。总之,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因素,在局部和全身因素的介入下,相辅相成,导致牙周病的发生。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韧带(牙周膜)和牙槽骨、牙骨质。牙骨质虽然属于牙体组织,但它与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共同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将牙齿牢固地附着于牙槽骨,承受咬合功能,并构成口腔粘膜与牙齿硬组织之间良好的封闭状态,故习惯上将这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附着装置。
牙周炎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医学上称为龈上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即龈下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
牙齿松动者,可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松牙固定术。对于病情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较多,无法保留的思牙,则需拔除。除局部治疗外,症状明显严重者,可采取全身治疗,即口服抗菌药物,如甲硝哩,每天3次,每次0.2克,连服1周;螺旋霉素,每天4次,每次0.2克,连服1周;替硝唑,每天2次,每次0.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