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腰间盘存在于腰椎中各个椎体之间,是腰椎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如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外伤、退变等刺激易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也就形成了腰间盘突出。
腰间盘突出是现代高发疾病之一,主要因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刺激所致,根据腰间盘突出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腰腿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但并不是单独的症状,肌筋膜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结核及肿瘤都会造成腰腿疼痛,因此腰腿疼痛不一定就是患上了腰间盘突出,需要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才可以区分。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多发于35至60岁之间的临床常见骨科疾病,是由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腰间盘突出患者往往能感到腰部胀痛、坐骨神经放射痛、下肢麻木胀痛,感觉减退或疼痛过敏,肌肉萎缩,患腿变细,行走困难等,腰间盘突出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不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劳动能力丧失。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骨科病,因为腰椎间盘组织特别是髓核在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刺激下,会导致椎间盘破裂,此时腰部神经会受到了压迫还有刺激,而产生腰部疼痛等症状。此外高位腰间盘突出患者会出现股神经痛,但在临床上这种症状很少见,在咳嗽时会出现剧痛,严重者将导致骨刺后压迫到神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腰间盘突出亦称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根据腰间盘突出的髓核突出方向可分为单侧型腰间盘突出症、双侧型腰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型腰间盘突出症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双侧型腰间盘突出症产生双侧下肢症状。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间盘突出多发于青壮年,其中男性患病机率高于女性,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腰痛虽然在20岁群体中已经非常普遍,但腰盘病变及腰间盘突出在健康人群中的高发期为30~40岁,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
腰间盘突出患者在平时应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情况,如床板的选择,腰间盘突出患者适合睡硬板床,因为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很多的人喜欢睡席梦思,这样对腰椎很不利,而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而言,这样做会使得病情加重。此外,患者还要注意避免腰部受凉,避免受到风寒刺激,同时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在夏季,避免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不好,女性平时不要穿的太少,避免腰受凉。
腰间盘突出是指一系列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症状,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表现之一。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绝大多数腰间盘突出可通过保守治疗后得到好转,但当保守治疗失败、反复发作或造成马尾神经损伤以及肌肉萎缩足下垂后,患者则需要立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