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即睡眠失常,是由于情志、饮食或病后及年迈等因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最大影响体现在患者精神方面的,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失眠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的生理障碍。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失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诱发某种潜在疾病的可能,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患神经功能亢进等,这些势必影响其在家庭和工作中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挫败感。
失眠时间少于一周的短暂性失眠障碍也被称为短暂性失眠,一般由生活压力、精神刺激、兴奋焦虑情绪,或是生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等因素所致,可通过神经、心理调节或是饮食调理缓解。失眠时间为一周至一个月的失眠障碍为短期性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如重大身体疾病或手术、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
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发病前的先兆症状,并贯穿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整个病程的始终,因为长期失眠会使人的心理产生恐惧担忧,从而容易引发失落、担忧情绪,可见失眠的危害是很大的。失眠复发频率若越来越高,而且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患者复发间隔时间越来越近,那么患者会出现幻听幻觉、脾气暴躁、思维紊乱等症状。
失眠不仅仅是睡不着,它是入睡困难、连续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方面的睡眠障碍,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患者白天身体机能下降,常表现为醒后疲乏、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认知功能以及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此外,失眠还可伴有躯体疼痛性疾病、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药物及某些物质的应用、心肺功能不全及不安腿综合症和睡眠中周期性下肢动作等。
失眠根据病因临床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失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失眠发生。而继发性失眠主要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失眠是目前最普遍的睡眠障碍,失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引起记忆力减退、头痛。儿童失眠的话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经常失眠甚至还会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一般,患者只要注意睡眠卫生就可以解决失眠问题,例如:改变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按时上床和起床,睡前不喝咖啡饮料等等。另外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可以解决失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