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咽喉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急性传染性疾病,多数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发,偶尔也有是由其他肠道病毒所诱发的,以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为疾病特点。疱疹咽喉炎初期多有灰白色小丘疹,周围会出现红晕,之后会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之后变成小溃疡。临床多数可见丘疹、疱疹与溃疡同时存在于患者。
疱疹咽喉炎多发于夏秋季节,是一种由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口腔疾病,起病急骤,病程一般在7天左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流涎、呕吐、咽痛、厌食等。患者体检时可发现咽部充血,软腭、咽腭弓以及悬雍垂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几个的2~4mm灰白色的疱疹,周围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
疱疹咽喉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般可通过密切接触或经口及呼吸道进行传播。如接触到病毒污染过的衣物、用品,与疱疹咽喉炎患者共用餐具等都可能被传染。因为该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多见,所以幼儿园中一旦有孩子患疱疹性咽炎,那么应及时隔离,避免与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
疱疹咽喉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特殊类型之一,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临床主要症状为咽痛、高烧不退、流口水、厌食,在咽后壁可见数量不等,直径约为2~4毫米的疱疹,周围红晕。此外病毒分离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作出早期诊断。但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等相鉴别。
疱疹咽喉炎在5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多见,患儿常会出现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往往伴有高热。此外患儿口腔内一般有数个米粒大小的疱疹,1~2天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其实疱疹性咽炎是手足口病的特殊表现,发病2~3天后可发现患儿手足部位出现皮疹,即手足口病,从发病到康复需7~10天,少数病情较重者会高热不退,合并脏器损害。
疱疹咽喉炎又称疱疹性咽峡炎,一般而言,疱疹咽喉炎是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该病具有传染性,但目前还没有被列到传染病系类中。疱疹咽喉炎多发于儿童,病因与症状与手足口病相类似,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借鉴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来预防该病,如引导孩子养成日常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不吃生食、多喝开水等良好习惯。
疱疹咽喉炎的预防胜于治疗,首先居住环境如果过于干燥或者是过冷、过热、过湿都可能影响咽部粘膜防御机能,导致咽部感觉异常日久而成咽喉炎,所以预防疱疹咽喉炎应注意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面罩等。同时,防治口腔疾病,消除炎性病灶,对预防疱疹咽喉炎也有帮助。
疱疹咽喉炎治疗可口服抗病毒药物或者是局部喷入口腔溃疡喷雾剂来缓解疼痛。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鼓励患者多喝水,饮食以粥、牛奶、米粉等流食为主。高烧时用温水擦浴、降温贴等物理方式配合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如果患者反复高热不退,应及时就诊,千万不要“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