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贫血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形,其中一种是缺铁性贫血。相比男性,女性比较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平均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百分之五十的孕妇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形。如果缺铁性贫血的情形不严重,通常不太会有症状,不过若是血红素中铁质量低于某个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脸色苍白、容易疲倦、易怒、虚弱无力、呼吸短促、低血压及因低血压而再姿势改变时觉得头晕目眩、口腔疼痛、指甲易裂、头痛及忽然对某种特别偏好食物或没有食欲等症状。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但因初发时症状较轻,常易被人忽视。女性天生有生理上的“磨难”——月经、怀孕生育、哺乳,加上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这些都会造成耗血与失血。如果耗血与失血过多或是补血不足,都容易引起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即成人男人低于120克/升,女人低于110克/升,怀孕妇女低于100克/升。确切来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贫血女性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头昏眼花、四肢乏力、心慌气短、性欲减低。表现在容颜上会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皮肤粗糙易生皱纹、头发枯燥易分叉等现象。
贫血是最常见的女性营养性缺乏症。女性天生有生理上的“磨难”——月经、怀孕生育、哺乳,加上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这些都会造成耗血与失血。如果耗血与失血过多或是补血不足,都容易引起贫血。根据发病原因,医学上将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而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在“缺铁性贫血”中,女性的发病率高达66。27%。
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确切地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国内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因为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原因,成为贫血高发的特殊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女性的贫血发病率高达64.4%!国内卫生部针对育龄女性贫血状况统计:近一半的育龄女性贫血!其中64.5%怀孕期女性贫血;61.3%的哺乳期女性贫血。10个女人6个贫血,这就是事实!
贫血属于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在患贫血的人群中,女性因为月经、妊娠、分娩、哺乳、避孕等多种原因,成为贫血高发的特殊人群。根据女性贫血产生的机制,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造血所需的原料缺乏。其中,最常见的女性贫血是铁缺乏。快速生长的青少年、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的妇女,铁的需要量高,假如饮食中缺乏铁,则易导致缺铁性女性贫血,所以需要及时补充铁元素。
贫血女性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肝肾不足、心肾不交,出现月经量过多或是紊乱、潮热出汗、胸闷眩晕以及腰酸骨痛等一系列问题所致。最新研究表示,月经过多是导致贫血缺铁的重要原因,往往使得女性的血“入不敷出”。正常月经24-35天为一轮回,经期持续2-7 天,平均经血量20-60毫升。在医学上来说,当每次经血量多于80毫升,流血时间超过7天,就算是月经过多了。
贫血女性的症状多为头晕耳鸣、乏力易倦、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怕冷等,常见为月经失血导致铁质损失过多导致的。贫血女性应多补铁,平时生活中经常说补血其实为了补铁起到生血的作用,进食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色瘦肉、蛋黄、黑木耳、芝麻酱、大枣、豆制品、绿叶蔬菜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