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细菌性感染。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间,40岁以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99%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液内都有一种免疫球蛋白增高。病人的M成分多数为IgG和IgA,少数为IgM、IgD或IgE。约15%~20%病人尿中有Bence-Jones蛋白,但血中无M成分。约80%的骨髓瘤病人血中M成分和尿液中Bence-Jones蛋白两者都有。
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发病逐渐年轻化,40岁以上都应引起重视。在约半数以上的病人骨髓瘤侵犯肾,引起骨髓瘤肾病。肾体积正常或轻度肿大,色苍白,晚期因肾间质纤维化体积缩小。镜下见肾间质内有多数异常的浆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有蛋白管型,有些均匀红染,有些呈分层状或颗粒状,内含免疫球蛋白、κ或λ轻链、白蛋白等。管型周围有巨噬细胞形成的多核巨细胞环绕。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症状千差万别,早期常表现为骨痛、腰背痛,容易当成骨质疏松和类风湿疾病治疗。很多患者服用了钙片或贴膏药,却一直不见效。还有不少患者是以贫血、肾病、反复肺部感染为征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致使该病的初诊误诊率高达50%以上。
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正常浆细胞负责生成抗感染的抗体,而癌变浆细胞则会大量增殖、工作失常,并遏制正常浆细胞功能。这些大量增殖又功能失常的浆细胞在人体各处堆积,引发重要器官病变。骨髓瘤最明显的症状是是持续的脊柱疼痛,并且呈进行性加重,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约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现截瘫。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使得血和尿里有大量恶性增殖的免疫球蛋白,并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中老年的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我们国家主要分布在50—65岁,西方国家统计出来的数据更晚一些,往往是60岁甚至70岁以上;多发性骨髓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比亚洲国家高,黑人发病率比白人高,我国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到四。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关于骨髓瘤细胞的起源,最初依据细胞形态及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特点,认为源于浆细胞的恶变。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已超过急性白血病。我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是59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还将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发现的年轻病例仅二十余岁。多发性骨髓瘤已逐渐变成一种较常见的血液肿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