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系指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过多并引起脑室内压力增高。小儿脑积水,或称儿童脑积水。其症状表现随患儿的发病年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烦躁、发育迟缓、头痛呕吐、嗜睡、癫痫等,体征有头围增大、囟门张力高、上视困难、视乳头水肿和外展神经麻痹等。
多在出生后数周头颅开始增大,一般经3~5个月方逐渐发现,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临床特别是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头颅进行性的异常增大,与周身发育不成比例。额部向前突出、眶顶受压向下,双眼球下视,眼球向下转,致巩膜上部露白,前囟扩大且张力增加,其他囟门也可扩大,颅骨骨缝分离,头皮静脉扩张。头颅叩诊呈“破壶音”。婴幼儿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头颅可以发生代偿性扩大,故在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不明显。但脑积水严重,进展较快时,亦可出现,其症状为反复呕吐。脑退行性变,脑发育障碍,四肢中枢性瘫痪,尤以下肢为重,常有智力改变和发育障碍。视神经受压萎缩,可致失明。眼球震颤,惊厥亦较常见。还常并发身体其他部位畸形。
在婴幼儿期间,头颅异常增大,头围的大小与年龄不相称为脑积水的主要体征。定期测量婴儿的头围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积水,并能在典型的体征出现前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在新生儿,虽然有脑室扩大或脑积水,前囟仍可陷入,特别是出生后体重较轻的婴儿,由于病儿脱水,可有头颅小于正常。儿童的头围异常增大虽是脑积水的重要体征,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一定关系,需对脑室扩张连续观察,并加以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控制脑积水发生的关键是消除胎儿形成前的危险因素和胎儿期、围产期的构成因素。这对预防脑积水的发生有其重要意义。1.病因研究2.加强产前早期诊断3.宣传优生知识,减少胎次。4.提倡适当年龄生育5.加强优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6.安全生产,谨防窒息、产伤。
脑积水是指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聚,如果大量脑脊液积聚在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硬膜下水囊瘤或硬膜下积液,脑室系统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脑室内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