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男性高发年龄为15~24岁,女性为5~14岁,可能与不彩虹别骨的生长与内分泌发育的早晚和时间长短有关。骨肿瘤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肢体残疾甚至是危及生命,因此在骨科临床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恶性骨肿瘤,其5年生存率已由过去的10%~20%提高到现在的50%。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常见肿瘤,骨肿瘤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瘤等,不同的肿瘤其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多见于胫骨;软骨瘤多见于手骨;一般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生在四肢的长骨,如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都好发生在膝关节的上下,即股骨的下端或胫骨的上端;脊索瘤多发生在骶骨;骨髓瘤多发生在颅骨和脊柱;继发性骨肿瘤多见于骨盆、脊柱和股骨等。
骨肿瘤包括的范畴很广泛,包括所有来源于骨组织及其附属器官的肿瘤,例如骨膜以及骨周围的肌肉组织。临床将骨肿瘤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肿瘤就是一开始就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肿瘤,如骨肉瘤。另一类我们称之为转移性骨肿瘤,是其他恶性肿瘤通过一些人体的解剖途径,如淋巴或是血液跑到骨头里面,发生骨质破坏和功能障碍。在骨肿瘤中,以转移性骨肿瘤最多,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的骨转移,临床上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占整个骨肿瘤的90%以上。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根据病情程度不同临床可分为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的病程缓慢,疼痛不重或没有疼痛。而恶性骨肿瘤的重要症状就是疼痛,疾病开始时为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夜间明显。晚期疼痛加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睡眠。晚期恶性骨肿瘤可会出现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多会出现远处转移,多数为血行转移,偶见淋巴结转移。良性骨肿瘤则无上述特点。
骨肿瘤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它既可以长在骨头上,也可以长在骨髓里,还可能长在骨头周围的肌肉里。因此不易发现,治疗难度大。随着骨肿瘤病情不断加重,它会一点一点地占领正常骨头的位置,在“吃掉”正常骨的同时,也破坏了骨头的结构。因此,长骨肿瘤的位置常常是薄弱区域,极易发生骨折或扭伤。如果扭伤后,经正规治疗2周肿胀一直不消,甚至有增大的趋势,应警惕骨肿瘤,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截肢的几率非常大。
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骨组织的肿瘤性疾病,又称为肉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治疗,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良性骨肿瘤以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较为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为多见。临床数据显示,在骨肿瘤患者中,良性约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左右。
骨肿瘤的发病年龄一般有两个高峰阶段,第一个高峰为10~20岁,第二个高峰为壮年以后,后者主要是转移性骨肿瘤。大约一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在10-20岁,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发生在这个年龄组内,说明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危害较大。一般来讲年龄越小,恶性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由于在治疗上尚未有重大突破,故预后较差。
骨肿瘤是指一种长在骨骼上的肿瘤,发病率不是很高,病情发展缓慢,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