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大都存在自卑、孤僻等性格,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触。根据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听力残疾现残率为2.11%,由此推算,0~14岁耳聋儿童总数超过460万。但是90%多耳聋儿童是可以通过科学规范治疗而恢复听力的,所以希望儿童的听力问题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与跟踪检查。
耳聋儿童多因学业压力、不稳定的情绪、长期噪音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患病。其中积累过大压力是引发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在平时若是承受巨大压力、感到疲劳,就会导致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局部血管充血等情况出现,若该情况出现在耳部就会影响儿童耳朵组织功能,诱发耳聋发生。耳聋儿童往往需要进行电测听器检查,才能明确耳聋的性质和程度。
耳聋儿童是指由于听觉传导通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等因素导致,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症状的人群。耳聋临床上可分为外耳与中耳病变所致的传导性聋,以及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所致的神经性聋两大类型。造成耳聋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对耳聋儿童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耳聋儿童是指语言频率(0.5、1、2、4KHz)在70dB以上者。耳聋若按病变部位及疾病性质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类。传导性耳聋是指声波在外耳或中耳的传导途径受到阻碍,而不能正常传人内耳感受器所致的耳聋。传导性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一般不会超过60分贝,因为大于60分贝的声音是可以经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的。
耳聋儿童给患儿家庭造成了很多苦恼,需要尽早医治。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耳聋类型。遗传因素、妊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均可诱发感音神经性耳聋。近年来我国已经普遍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详细的耳鼻部检查,以及严格的听功能检测,多数地区已能做到及时发现并干预存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儿童。
耳聋儿童需要早筛查早干预,来避免耳聋遗传基因由各种遗传性疾病经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对于那些年龄较小、不能配合医生检查的儿童应进行声导抗和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测听,而对于那些能配合医生的儿童则应加做纯音测听,综合评估儿童的听力状况,一旦筛选出并确定有耳聋应立即选配合适的助听放大设备,即助听器。
耳聋儿童约占我国耳聋患者总人数的50%,其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居多。具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重度耳聋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3~4%。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要想尽量减少耳聋儿童患者人数,就要做好生活预防措施。由于感染期经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进行治疗容易导致耳聋发生,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耳聋儿童近几年来一直呈低龄化趋势,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耳聋儿童都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干预。配戴助听器是对轻中度耳聋儿童的干预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评估助听器效果的方法主要有助听听闽、插入增益、言语测听等各种主客观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测试难以全面反映耳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