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临床常表现出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乳房发育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甲状腺肿大、眼球外突及基础代谢率增高等表现。儿童甲亢主要见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有Graves病孕妇的胎儿约有2%在出生后会呈现甲亢症状,这是由于母体内高浓度的促甲状腺素受体刺激性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所致,患儿通常在生后3个月左右逐渐缓解。
甲亢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也称Graves病),炎性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和桥本甲亢)、药物致甲亢(左甲状腺素钠和碘致甲亢)、hCG相关性甲亢(妊娠呕吐性暂时性甲亢)、和垂体TSH瘤甲亢。临床上80%以上甲亢是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产生了刺激甲状腺的免疫球蛋白-TSI,临床上我们测定的TSI为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甲亢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脉率常在每分钟100次以上,休息及睡眠时仍快)、脉压增大(主要由于收缩压升高)、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失调)以及无力、易疲劳、出现肢体近端肌萎缩等。其中脉率增快及脉压增大尤为重要,常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
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年龄在20~40岁,一般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约为4∶1,但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则女性稍多于男性,约为4∶3,青年女性常可出现青春期甲亢,症状较轻,有的人未经治疗,而在青春期过后也可自愈。老年病人较年轻者更易见“隐匿性”或“淡漠型”甲亢,其神经过敏和情绪症状较轻,突眼发生率也较少,甲亢时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多变,20~40岁中青年发病较常见,但近年来老年甲亢不断增多,起病较慢,多有精神创伤史和家族史,发病后病程迁延,数年不愈,复发率高,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年龄在20~40岁,一般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约为4∶1,但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则女性稍多于男性,约为4∶3,青年女性常可出现青春期甲亢,症状较轻,有的人未经治疗,而在青春期过后也可自愈。老年病人较年轻者更易见“隐匿性”或“淡漠型”甲亢,其神经过敏和情绪症状较轻,突眼发生率也较少,甲亢时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多变,20~40岁中青年发病较常见,但近年来老年甲亢不断增多,起病较慢,多有精神创伤史和家族史,发病后病程迁延,数年不愈,复发率高,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的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方,呈蝴蝶状,它分泌的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此外还有降钙素能够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甲状腺越活跃,甲状腺素越高,新陈代谢速度也越快,如果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明显超出正常水平,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早期和病情较轻的病人,症状酷似心血管疾病和肠胃道疾病,且症状比较隐匿。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甲亢病人没有激动多疑、焦躁不安、怕热多汗、失眠震颤、心悸、眼球凸出、食欲亢进、甲状腺肿大等典型的高代谢征候群。相反却表现为抑郁寡言、沉寂多眠等淡漠症状。有的患者饮食不多却频繁腹泻、骨瘦如柴、面容憔悴,甚至出现恶液质;有的病人频繁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衰;还有的病人长期发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找不到原因。
虽然甲亢的治疗非常难、且易复发,但它不是不治之症,如果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治疗,则完全可以治愈。目前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很多医院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碘131治疗等手段治疗甲状腺疾病,病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正确认识甲亢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生活中做好甲亢患者的护理工作。
甲亢儿童由于代谢旺盛,消耗增多,加之发育期营养需求也多,因此必须补充大量营养,保证病孩的生长发育。饮食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主,如黄豆、猪骨、水果、蔬菜等;因病孩出汗多,应多饮水,以保证充分补足丢失的水分;上学时带好饮料,保证每天进食的总热量;不吸烟、不饮酒、少饮或忌饮浓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