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破裂后多数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抽搐等,之后可发展意识障碍、昏迷、偏瘫等。部分患者可突然昏倒、深昏迷、迅速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于几十分钟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30~40%。部分动脉瘤破裂前有诱因,如用力、咳嗽、大便等。部分可无诱因。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现缺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现时,应找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较好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疼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这种头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病人可因发生脑疝而丧命。
脑胶质瘤的治疗震颤。脑胶质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