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遍及全身皮肤、粘膜、肌肉、骨关节、血管及内脏等。它是神经元的细胞突起,又称神经纤维,由轴索、髓鞘和施万鞘组成。轴索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内含有微丝、微管、线粒体和非颗粒性内质网组成的轴浆,功能是神经元和神经终末结构之间神经冲动传导,髓鞘由髓磷脂和蛋白组成,包在轴索外,呈若干节段中断部称郎飞结,具有防止兴奋扩散作用,施万鞘由 Schwann细胞组成,是神经再生的通道。
周围神经损伤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 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根据肌肉 瘫痪 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0级——无肌肉收缩;1级——肌肉稍有收缩;2级——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3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4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5级——正常。周围神经损伤 引起肌肉软瘫,失去张力,有进行性 肌肉萎缩 。依神经损伤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区别,在神经恢复过程中,肌萎缩逐渐消失,如坚持锻炼可有不断进步。
对周围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