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痛的命名属于旧的分类体系,在该体系中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 ABP)、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 。前列腺痛相当于前列腺炎NIH分型中的III型。
根据前列腺按摩液/精液/终末尿常规显微镜检结果,该型又可再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2种亚型:炎症型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精液/终末尿中白细胞数量升高;非炎症型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精液/终末尿中白细胞在正常范围。二者各占50%左右。
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学十分复杂,存在广泛争议:可能是由一个始动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一开始便是多因素的,其中一种或几种起关键作用并相互影响;也可能是许多难以鉴别的不同疾病,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甚至这些疾病已经治愈,而它所造成的损害与病理改变仍然持续独立起作用。
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病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和免疫异常等共同作用结果。
本型患者虽然常规细菌检查未能分离出病原体,但可能仍然与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厌氧菌、L型变形菌、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或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