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发生于大脑半球的机会最多,其后依次为蝶鞍区、小脑(包括小脑蚓部)、桥小脑角、脑室内、脑干。位于小脑幕以上的肿瘤如颅前窝、颅中窝、大脑半球、鞍区、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总称为幕上肿瘤。位于小脑幕以下的肿瘤如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内、桥小脑角、桥延脑等处的肿瘤总称为幕下肿瘤。成人及1岁以下婴儿的颅内肿瘤以幕上瘤居多数,1~12岁儿童的颅内肿瘤以幕下者居多。但不同的肿瘤各有它的好发部位。
颅内肿瘤有扩张型: 肿瘤生长活跃,瘤细胞容易集在一起,形成块状。如空间狭窄亦可呈灌注状生长。浸润型: 瘤细胞活动性大,并能产生组织毒素或溶解性物质,使周围组织失去抵抗入侵的能力。肿瘤没有边界,与正常组织混杂一起,常循神经纤维延伸浸润。弥漫或多灶型: 瘤细胞或同时或先后从多处长出,形成彼此不相联系的独立病灶。
在颅内肿瘤中常见的生化改变有:①瘤组织内DNA含量增加,增量可达2~8倍。用流式细胞仪可测定并描绘出DNA含量的直方图。②由于颅内肿瘤的氧化代谢较低,故脑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减少。其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化合物如磷肌酸、三磷酸腺苷、单磷酸腺苷等亦均减少。③溶菌体酶活力增加,但这一变化在胶质增生与胶质瘤中都可出现,是非特异性的。
颅内肿瘤的起病有多种形式,一般以缓慢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形式为主,如视力的进行性障碍、各种感觉运动的障碍等。但亦可表现为突发的抽搐或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较少见的为卒中样发作,多半是由于肿瘤的突然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所造成。
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淡漠、不关心周围事务、情绪欣快、无主动性。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衰退,智力减退,不注意自身整洁,大小便常不自知。典型病例有强握反射及摸索动作。癫痫发作亦以全身性为多见。优势半球有运动性失语及失写。额底部病变可引起嗅觉丧失及视力减退。